猴洞山位於西門旁,為高20公尺之珊瑚礁岩,原為猿猴棲息之地,故名猴洞山。猴洞山原為原住民奉獻祭品、祭祀祖先之處,清朝時期為文人雅士聚集之處,經鎮公所整建規劃後改名石牌公園;山上保存有日據時代的忠魂碑、兵器整備紀念碑,鎮公所整建後將植栽綠化、美化外,並增設了觀景台及登山木棧道,並設有解說牌。
由於恆春建城時設此地為恆春龍脈,因此山麓建有廣寧宮(三山國王廟)、天后宮(媽祖廟)、福德祠(土地公廟)、龍泉巖(觀音廟,俗稱佛祖廟)及文廟(孔子廟),為恆春的信仰及活動中心。 

清朝總兵梁燕恆春八景詩:「貓鼻龜蛇峙海邊、三台高聳入雲巔、龍吟雨化潭心月、虎嘯風清岫口煙、牛背躬耕歸野徑、馬鞍誰著出塵鞭、千秋洞鑑封猴績、雄振東南半壁天」。
其中「千秋洞鑑封猴績」指的就是猴洞山。